千亩良田排水“中梗阻”已除 但“种一季闲一季”的土地浪费问题待解
鲁网10月23日讯(记者 杨成喜 孟娅琦) 10月21日,鲁网民生帮办栏目以“水渠涵管堵塞致农田变‘涝池’,柳杭头社区村民秋种无望”为题,记者介入后柳杭头社区已雇佣机械清除了东西水渠里的淤积部位。
虽然暂时解决了排水的“中梗阻”,但老百姓更关注的因为缺水问题“水浇地”变旱作导致土地被迫“种一季闲一季”的土地浪费问题没能解决。
本该收获季千亩良田部分杂草丛生
10月22日上午,记者再次驱车来到柳杭头社区。在田间,记者注意到积存于水渠中的水位已明显下降,路面泥泞程度也有所减轻。走到桂花园下方的涵管可见,该处涵管已进行了下沉,此前涵管东侧水渠里的芦苇杂草等也已清理完毕。

不过,柳杭头村民更大的心结就是近千亩土地的“浪费”问题。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本该是收获季的良田,部分地里早已是杂草丛生,已经看不见土地的原生模样。深秋的季节,原本茂盛的杂草已经枯黄。
部分土地,麦收后的麦茬仍清晰可见,夏收后未再耕种的场景。
时至深秋,田地里偶见还未收获的大豆和部分玉米。本该是收获季的部分旱稻,仿佛杂草一样,丝毫不见稻穗。
10月22日,是近段时间来难得的晴好天气。趁着天好,村民在地里抢收一点大豆。“你望望这哪有豆子,连个种子都收不回来,光有豆荚没有豆粒”,年近80的刘老太一边割着豆子一边埋怨老伴儿。

“我这点地,去年夏收后种点花生,结果遇上大雨,先后种了三次都淹死了,颗粒无收,光本钱都花了600,我都成了村里的笑话”,姜玉芬告诉记者。
无奈之下,今年姜玉芬只在地的正中间较高的地方种了点豆子,但依旧是“颗粒无收”。
村干部曾坦言“耕种成本上升”导致村民弃种
在与部分正在抢收的村民交谈中得知,这里一直是村民的“水浇地”,再早的时候村里统一提水灌溉,村民都可以种水稻。
但近几年村委不再统一提水灌溉了,夏收后想种水稻没有水。问及为何村委不再统一提水灌溉时,村民们除了满是对村委的不满外谁也说不出具体原因。
在此处种着三十多亩土地的陆先生告诉记者,没有了村委统一提供的灌溉水源,指望零散种植户抽水灌溉种植的话,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好多老百姓就放弃种植水稻改为旱作。
“我是因为自己有种植所需的大机械,再加上村民托付给我的土地多一点,平摊下来成本会低一点”,陆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所种的三十余亩地大多数都是村民弃种后交给自己的。
在前期的采访中,柳杭头社区的村干部曾坦言,柳杭头社区的这块田地本就低洼,原本是水浇地,村民大多种植水稻,因为征地等一些原因村委不再统一进行抽水灌溉,村民需自筹水源,种稻成本因此上升,不少农户就放弃水稻,改种大豆、小麦等旱作物。
22日,记者曾前往柳杭头社区服务中心想了解村委不再统一提水灌溉的原因,但因为相关负责人不在未能采访。随后记者曾多次致电柳杭头社区的相关负责人,但电话显示一直处于通话中,记者发送采访短信也未获回复。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供柳杭头社区灌溉用的机灌站、水渠、电力设施等仍旧完好,完全具备提水灌溉的条件。

河东区农业农村局回应“只要种一季就不算‘撂荒’”
10月22日下午,记者致电河东区自然资源局,柳杭头社区“水浇地”被迫改为“旱作”,是否符合耕地保护政策?
河东区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科负责人表示没有改变农用地性质,不存在违反相关政策的情况。只是因为老百姓的种植习惯发生了变化,建议记者就此事咨询河东区农业农村局。
随后,记者致电河东区农业农村局,其种植业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记者反映的问题河东区农业农村局也曾接到过反映。根据相关规定,只要土地能种一季就不构成“撂荒”。
最后记者致电河东区九曲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建议记者直接联系柳杭头社区,在联系柳杭头社区俞姓负责人后,其表示还是需要联系曾接受记者采访的社区支部成员陈淑国,但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
记者手记:集约节约用地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
柳杭头社区村民反映的“水浇地”被迫“种一季闲一季”的土地浪费问题,记者经过一圈采访后,问题最终又回到了社区层面。
夏收之后土地被迫长草闲置,老百姓看着心疼但无力改变,社区村委也知道问题存在但不主动作为,主管农业生产的部门也接到过反映但认为相关情况符合相关规定不构成“撂荒”。
一边是土地浪费闲置的现实,一边是“种一季就不构成‘撂荒’”的规定,看似矛盾对立的情况又在某一种模式下高度和谐地统一着。
在柳杭头“东湖”地块西侧,竖着一块宣传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栏,年久失修,宣传栏上早已没有任何内容。只有宣传栏的金属边框上还镂刻着“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几个大字,在风吹日晒下早已没有了本来的颜色。宣传栏前,也成了村民们堆放垃圾的垃圾场。

近千亩水浇地,在夏收后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闲置,这数据是来自在此耕种土地的老百姓的粗略统计。
望着水浇地枯黄的杂草,再看看破败的耕地保护宣传栏,那发黑的“节约集约用地”的口号,在现实面前呈现出一种“黑色幽默”。
在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民看来,集约节约用地,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宣传栏上,而是应该让土地真正地发挥价值,让能种的土地村民想种就种,有着种地自由,而不是用村民的勤劳和本钱去与老天爷对赌收成。
集约节约用地,更不能只停留在高来高去的文件里,符合规定,看似是依法行政,但脱离了实际的搬用法条,只会陷入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